如何做好四法四門四合一:
1.調整四合一組織架構的目的。 2003冬P.80.
上人言及新架構的精神及實際運作方式,並勉勵眾人要集思廣益為未來立法。
一路走來,一開始我就是帶小組。三十幾年前,我帶的組很小組,慢慢地,一組分成兩組,一組四個人;分成三組後,一組變成六個人,就是這樣一直帶。帶到現在,一組有八、九十人,也有一百零幾位的。因為這樣,我才開始分組,甚至分區域。分組,最重要的意義,是為了要回到過去那種很溫馨的互動。
一個人帶七、八十人,光是名字就記不起來,怎麼能認識呢?不認識人,要怎麼帶人呢?分組之後,還要想如何節省聯絡的時間,否則東區的人帶西區的委員,西區的委員要跟組長開會,還要從西區過來東區,時間就浪費了。
再來要敦親睦鄰,慈濟人應該要很結合,能敦親,才能從鄰里中帶動起來。所以說,分區域是為了節省時間,為了縮小活動範圍。如果要擴大範圍辦活動,可以結合好幾組一起行動。所以說,如果要面對一個鄰,可能只要協力組來面對;如果要面對一個里,可能需要三個協力組合起來;如果要面對一個區,說不定需要十個協力組合起來面對。
分區分組是為了避免東區辦活動時,還要從西區調人來,可以就近就找鄰居一起做,否則光往來車程的時間,就可以搬很多椅子,因此分區分組可以節省時間,又可以拉近彼此的心。分組是為了小組關懷,多組活動,落實區域的鄰和里,如此一來,要照顧鄰里就方便多了。現在我們用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,一直跟大家說,所有慈濟人都是在合心裡,我們只是為了功能,所以才分為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等功能。
2.推動四合一橫面關懷‧直線互動。 2003冬P.172.
師父一直說:「橫面關懷,直線互動。」橫面關懷就是「合心」,要做到關懷「和氣」,要傳承給「和氣」,同時要陪伴「和氣」一起去關懷「互愛」,「互愛」跟「協力」也是同樣。說起來,「合心」有直的功能,在互動時是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直線互動。
我的確很期待協力組能落實在鄰里間,不論是合心、和氣、互愛的成員,如果住在這個鄰里,就是屬於那個鄰里的協力組成員,因此合心、和氣、互愛的成員不僅要直線關懷、帶動,回過頭來還要跟所屬的協力組成員互動。
你們有人曾經擔任過幹部,就應該回過頭來陪伴現任幹部,要在旁關懷他、護著他、補充他,這樣才對。
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,但釋迦牟尼成佛後,他又回過頭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座下菩薩。同樣的意思,我們要量周沙界,就是說,希望普天下人人都可以成佛,普天之下人人都有菩薩的良能,我們要相信他,就像師父相信你一樣,因為我相信人人有愛,我相信人人有良能,所以我才敢開闢慈濟這條菩薩道。
3.不只有【合心功能】,要發揮【合心良能】。 2004春P.248.
「最後,我們必定要『到於彼岸』。不要說『知道啦、都知道,我都有在做,我已經是合心組隊了,合心組隊開會的時候我會去,其他的都不需要關懷了。』這就是沒有到彼岸,斷了自己的路。所以,彼岸就是要從頭到尾,從此岸到彼岸,從合心到協力。菩薩是沒有退休期限的,所以,我們還要延續傳承法脈。」
上人再次叮嚀:「所有的慈濟人都是合心。不過,因為功能的需要,所以由你們來承擔『合心功能』,但別忘了還要『合心良能』。大家不是只到合心就停止,還要不斷地發揮良能『到於彼岸』。希望大家謹記,要『以慈修身,善入佛慧,通達大 智,到於彼岸。』如果做得到,這條慧命之路,通往佛的境地就沒有障礙。」
4.合心組隊是法脈傳承者。
合心是來了解師父在說什麼,是來了解慈濟是怎麼開始的,大家要把慈濟大藏經深入到你們的腦海中,刻印在你們的心版上,這樣才不會走偏了。
這幾天跟大家說的話,很多法都在《無量義經》裡面。這本《無量義經》的文字真的很美,希望大家好好地看。這幾天,師父跟你們說的慈濟的法,和這本經是不是很契合呢!這表示可以由經典來證明慈濟所做的事,所走的路,是符合佛當初所說的法。
記住,精舍是大家的家,米食是養生命,但回來吸收法,是成長慧命。希望你們身心建康、慧命成長,身心投入之後,好好行菩薩道。祝福大家,也感恩你們。記得回去後,用愛心陪伴和氣、互愛、協力,我們要身體力行投入去做,不是要你們去指揮人家,是要你們從頭做到尾,這就是我們的使命。 2003冬P.88.
合心組隊是法脈傳承者,要把話聽清楚,如曾經說過當年在小木屋靜修,有人把訊息帶回去,在輾轉聽、說之間,竟變成:「師父是抄經、誦經而開悟的。」以訛傳訛之下,在舉辦喪事的時候,鼓勵人家誦經。其實,虔心誦經只是看到某段經文,可能會讓人起歡喜心而已;但真正要開悟就要身歷其境,身體力行。
「希望合心組隊要正信、正念,傳遞訊息要純正,這是一種法髓。師父給的法,是要成長你們的慧命,等於是慧命移植。好比骨髓移植,因為我的骨髓,可以造血,可以延續生命。很期待,師父盡心盡力,把所體會到得和大家分享,也希望你們能聽得懂、能入心,並用出來、再感受。」 2004春P.253.
5. 和氣組隊之功能。
為說明和氣隊組之功能,上人以宇宙運轉之理為喻:「日、月、地球,都在自己的軌道上公轉、自轉,要能循行軌道運轉不息,則需要順暢的氣和合而成動力。和氣隊組將人事調適得剛柔並濟,合成一股和順之氣以推動社區運作,之後再把理念與互愛隊組分享。而互愛隊組在鄰里間與協力隊組互動,將和氣隊組剛柔會合、運轉無礙之氣繼續推動,讓協力隊組承擔並於社區活動執行。」如此合心傳承、和氣布達、互愛規畫、協力執行,四大隊組緊緊扣合,即能使慈濟法水流轉不息。
以六波羅蜜的修行工具協助運作四法四門
凡夫修行須藉重工具,而「六波羅蜜」就是修行的六種方法,即是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的工具。上人教示:「『波羅蜜』就是『到彼岸』的意思,也可以說『彼岸度』。我們行於人間菩薩道,也需要有一個莊嚴、美的道場,加上合心的菩薩群,很和氣的形象,彼此互愛,同心協力,才能感動,繼而帶動人。」
昨日的課程,承擔課務組的北區慈濟人以話劇方式,呈現如何運作四法四門,以及運作過程所面臨的問題。合心隊組傳達師父的法,和氣隊組接受傳承並進行規畫,再傳給互愛隊組,互愛組長即要小組關懷、多組活動。
「但是,話劇中這位互愛組長接到訊息之後,卻將訊息經過篩選,認為有些事不需要給協力隊組知道,有些事要讓協力隊組去實行會遭遇困難,亦不傳達。這樣下去,會壟斷我們法的傳承。」上人重申傳達正確而完整的資訊之重要性,在四大隊組的訊息傳播網絡中,若稍有差池,會使傳承無法延續。
上人教示,互愛隊組要帶動協力隊組,經常給與關懷,將所帶動的一、二十人,心念凝聚起來,甚至能稱呼每個人的名字,彼此有親切感,就更能有良好的互動,進而帶動協力隊組積極在鄰里間發揮功能。
放下身段,隨時補位
有互愛隊組的帶動,才能讓協力隊組去推動,上人表示,雖然各隊組分層負責,在運作時,卻需要四心合一,相互補位支援,才能能讓會務運轉順暢。
全省各地,有許多資深的合心隊組慈濟人,亦去做協力隊組的補位,皆是所有慈濟人的典範。上人深切盼望大家入四法四門,用心做到真善美的立體琉璃同心圓。左手合心、右手協力,和氣、互愛居中間,雙手合抱,連接起來。
「互愛、和氣在中間,裡面没有轉,外面怎麼轉得動呢?所以希望大家能以和氣運轉、用精純之愛互動,會總一切法、持一切善,這四法四門,希望你們大家多下功夫,這是我最期待讓你們能知道的慈濟人間菩薩法。」
「慈濟門內天下事,只要四法四門---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,大家凝聚起來,組成立琉璃同心圓,清淨無染,那才是真純、善行、美妙,剛柔並濟互補互動。若能如此,天下没有做不到的事情。」
「人圓,事圓,理就圓。故要先調和自己的身心,修行是修自己,將自己的人格修得圓滿,才能讓事與理圓滿。佛法難聞,人身更難得;如今我們得人身,聞佛法,更難得的是我們出生在人間,走進慈濟,菩薩道當下即是,應該要更加珍惜。」
在社區道場精進共修
慈濟人以社區為道場,上人期待師兄姊們,把這幾天精進的精神帶入社區,愛灑鄰里。在年節假日,如元宵、中元、中秋節等大節日,也可以在社區定點辦精進活動。如佛誕節浴佛典禮,可以在各地區布置莊嚴的場所,邀請當地民眾同來浴佛。
上人叮嚀:「辦浴佛典禮,要有我們靜而虔誠的人文之美,整齊、莊嚴、隆重,所謂隆重不是舞獅、舞龍般的熱鬧,而是要呈現真、純、善、行、美、妙,讓就近社區的人,知道佛教徒也有這種儀式而讚歎,將之引入菩薩道。」
上人教示,共修不要拘限於拜佛或誦經等形式,可再推動《三十七助道品》共修,吟誦《三十七助道品》道氣具足,能把修行的三十七種根本方法沁入已心,讓我們守護道心,時時警愓。
「在靜思精舍,早課禮拜《法華經序》。禮佛,要禮自性清淨佛;虔誠禮拜,直到佛相已成佛心,使佛心成己心,達到真正虔誠的清淨心。禮拜《法華經序》,就是在調我們的心,一字一拜,觀想靈鷲山。佛在靈山莫遠求,開始時觀想佛陀灑淨圖,佛陀來淨化人間,救拔我們脫離五濁惡世。把佛陀灑淨地球的那一分愛及膚慰,化入心田;我們能讓佛陀淨化我們的心,然後換我們去淨化眾生心,這是大家要努力的目標。」
藉境修心,自我警愓
共修也是大家聚會的時刻,上人說,慈濟人聚合在虔誠清淨的道場,莫把道場當作是非場。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」,見到良好的威儀,要引以為師努力學習;若有人現出不好的形象,違背莊嚴的儀軌,不要對之心生憎惡,要引以為戒,反省自己是否有相同的缺失。
上人教示,我們仍是凡夫,境界來時,若忘記擦慈濟面霜,就會顯現凡夫原形。要把人人都當成我們反觀自照的鏡子,若看到凡夫的形象,就趕快警愓自己,藉以修正自己的行為。
視人美醜亦取決於自我的心境,用佛心看人,人人是佛;用鬼心看人,人人是鬼。上人言,用美的心看人,才能人人都美。若是對人起厭憎心,亦要趕緊反省---他是菩薩示現教育我們,故須尊重,亦不捨棄他。不是「敬而遠之」要「敬而包容」,再找機會影響他改正,能如此就是真菩薩,功德無量。
印證十功德品,一心一志精進
社區共修處不但是慈濟人修行的道場,更是教化的道場。慈濟人除了努力推行四大志業、八大腳印,更要將慈濟精神發揚,以廣招人間菩薩;除了去幫助「當度」及「未度」之人,還要接引「當成就」和「未成就」的會眾,此即是《無量義經》之中,「能令菩薩未發心者發菩提心」、「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」之真義。2004夏P.376.~P.390
6.沒有空聽上人開示,所以《忙到盲點很多》。
有位師姊分享:自承接生活組近一年來,因工作忙碌,在家時間不多,甚至深夜才回家,故同修師兄曾指其「家像旅社」。身旁的同修師兄誠懇表示,師姊很投入,但没空聽上人開示,所以「忙到盲點很多」。這兩位師兄姊皆很用心在做慈濟,上人藉之開導白天做事需善用時間,不要忙亂亦莫拖拖拉拉,尤其帶人的人要將心比心為人設想,不可讓別人晚回家而影響家庭,故須早些回家與家人一起看大愛臺節目。2004夏P.495.
7.上人強調協力隊組須帶新人,責任非常重要…
上人強調協力隊組須帶新人,責任非常重要,行住坐臥間處處需表現文化與氣質,且不應只一味等待通知,應主動了解、參與才是;此外,也不應因人起退轉心,因為「進也在己,退也在己」。2004夏P.504.
8.四法四門【分工為四‧合作為一】是大家的責任……
四法四門乃是「分工為四,合作為一」,都是修福又修慧。協力之「力持諸善法,行遍人間道」乃是大家共同的責任;而「互愛」之「內觀自在心,懷抱眾生苦」,則是要調整自己的習氣,藉事練心、隨處養心。
因為「修行無他,就是調心」,且靜思語也說:「只要心敬、心淨,境就美。」
上人叮嚀大眾,慈濟已近「四十不惑」之年,除了要清楚了解四大八步的發展,落實四法門向鄰里社區推動;最重要的是希望人人向內自修,照顧好自我形象,以維護慈濟的整體之美,才能招徠更多發意菩薩,共同為社會祥和的目標而努力。2004夏P.508.
9.協力組的任務真的不簡單
協力隊組是第一關
四合一架構甫推行時,大家多以為合心隊組是架構中的第一層,上人解釋,其實協力隊組才是重要的第一關卡,因為新的委員都要從協力隊組產生,無論是培訓、見習或社區志工,都由協力隊組帶領。
合心隊組跟隨師父較久,他們用心看師父怎麼做,再向和氣隊組做傳承。上人表示,合心隊組因為跟隨師父做事已有一段時間,累積了過去的經驗,能了解其做法,因此只需將未來的方針告訴合心隊組,就能夠再向下傳達而無阻礙。
一個協力組有二十幾位,或者是不超過二十位成員,而集合一百多位為一個互愛組。協力組長一個人能帶二十位,培訓和見習成員與社區志工也歸入協力組。有人反應,協力組員不多,接到任務時没有人手,其實是没有納入見習和培訓的成員,帶領他們是協力的責任。
上人笑言,以前委員都說帶動幕後就好像母雞帶小雞,如今的協力隊組也是母雞帶小雞;如果能把培訓委員帶得很成功,等他們受證之後,協力隊組就要從中擇選人才,開始培養二至三位副組長。如果一個協力隊組超過二十人了,就可推出副組長,成為一個協力組長,讓他再帶新人,如此延續不斷,因此協力隊組的任務真的不簡單。
協力組隊是要進入慈濟門的第一個關卡,因此上人非常重視,全程陪伴六個精進研習梯次,期盼師兄姊們從此更堅固道心,以正信正念帶領隊組中的社區志工、環保志工,以及見習與培訓的成員。上人並言,在慈濟道場要培養平等觀,不論先來後到,位置在前、後、東、西、南、北,每個人立場不同,對方向的定義也不同,若執著名相則易生分別心。2004夏P.539.
期待所有的慈濟人要提起使命感,既然上人從師公傳承「為佛教,為眾生」的使命,慈濟人便要「以佛心為己心,以師志為己志」承接師願。
「師師有道,如今既然認定了要跟隨師父,我要走這樣的路,你們也要跟著走。各位都要跟師父合心,不只有合心隊組的幾位才是合心,他們只是合心的代表。合心是總持門,合心隊組的成員,也一定要參與所有協力隊組的活動,除了傳師父的法,還要配合大家的行動,如此才是總一切法,持一切善。」
上人勉眾,行菩薩道,內觀自在心、懷抱眾生苦,都是本分事,所以在協力的力行門,要「力行諸善法,行遍人間道」。慈濟是一個日不落的世界,當這裡的慈濟人晚上要休息的時候,換其他地區的慈濟人展開新的一天開始工作,善法流轉不息。上人希望四法四門不只是大家瑯瑯上口的標語,更要從做中去體會,以落實「立體琉璃同心圓,菩提林立同根生;隊組合心耕福田,慧根深植菩薩道」。2004夏P.550
「真、善、美」的形象表達慈濟的精神理念
「佛教徒要正信真妙法,正如《心經》所示『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』。我們的心没有顛倒夢想,到最後就進入寂靜、光亮的涅槃境界。佛法簡單、單純,就是真、善。佛教徒代表佛教的精神與品質,一舉手、一投足所展現的美,就表達出信仰的精神和理念。」
上人表示,宗教是「人生的宗旨,生活的教育」,而慈濟的宗旨、教育,就是要教導眾人,除了「真」,要有「正」,提起正氣的心念行在「善」。用真心、正念做好事,即達到真與善,而將真、善的信仰形態表達出來,即是「美」。
「慈濟宗門裡面一定要做到真善美,將來你們會教導許多新成員,要教慈誠師兄舉止優美,剛中帶柔;女眾也要有柔中帶剛,端端正正的形象,大家若能做到日常在外,不一定穿制服,別人看到你們的形象與威儀,就能知道你們是慈濟人,即是成功。」
「慈濟人,女人要有女人的氣質,老人要有老人的形態,年輕人要有年輕人的樣子,要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、舉足動步中,表達個人的氣質。」
「菩薩道是任重道遠,而協力組隊是進入慈濟門檻的第一道關卡,未來慈濟人的形象是否如儀如規,唯協力是問!協力不要自以為只是在樹梢搖風而已,你們是在樹梢吸收陽光、水分、露水來灌溉、提供給樹根。
在四門之中,你們是第一道門,將來若我看到哪個委員威儀不佳、修養不好,我不去找合心,我會問:『這個委員的協力是誰?』」
上人勉言,帶人的人,自己的行儀若没有學好,變成自己日常生活中很自然的美,如此就無法帶人。「總之,協力組隊責任很重,而師父對你們的要求也很大,但盼人人多用心啊!」 2004夏P.566.
10.組內會議,如何讓組隊員每次與會都有收獲。
組會若只有「布達訊息」無法吸引人,可集思廣益討論開會內容,如設定討論主題等。上人亦勉勵大家可彼此分享對法的體會,以相互啟發智慧;且需「信己無私,信人有愛」,莫一味在雞蛋裡挑骨頭,要相互疼惜結好緣!2004夏P.529.
11.為什麼上人說:【不可以把人才當成自己的財產】?
協力隊或組的成員,平常就要在隊組中觀察培訓或是見習的人員,見到適合的人才,就要用心培養,日後受證了,也能推為協力隊組的帶領者。
上人敦囑:「我把人才寄放在協力組裡,你們如果把這些人才蓋起來,會很對不起師父喔!不可以把人才當成自己的財產,以為將組員從二十位增加到四十位,就沾沾自喜,卻不培養人才來帶領新分出的組,這是錯誤的心態。」上人表示培育人才是對師父的供養,二來也是成就菩薩,莫要埋没人才,壓制新人的才華,如此則結下不好的緣,千萬要慎因果!2004夏P.547
12.什麼才是【真正對師父負責】?
協力隊組的第一關卡善門敞開,廣納來眾,各隊組的隊長、組長就如同母雞孵蛋,尚在培訓的成員,像是還没有脫殼的雞蛋,組長要有責任不讓他們半途而廢,而總有一天,小雞也應該要另組一窩,成為另一隻孵蛋的母雞,如此綿延不斷向社區拓展,才是真正對師父負責。上人向協力隊組師兄姊表示,如同在講解《水懺》時所提到的平等觀,慈濟大家庭中無所謂資深資淺,在立體琉璃同心圓的架構中,合心、和氣、互愛的成員,在完成傳承、布達與規畫後,也要回歸鄰里,歸入協力隊組中當組員。
所有的人都要參與活動,以成就自己的慧命,没有動,慧命就不會活。因此要小組關懷,多組活動,要很多組來合作。慈濟之美,美在平齊,没有分別。」上人表示,「慈濟事,平等觀」,資歷久的人,更要了解這一句話。 2004夏P.548.
13.要怎樣做才不會讓師父操心、擔心?
加強慈濟人的感恩文化 「志同道合是法親」,慈濟人於各區推動會務,雖地域有異,卻同行慈濟菩薩法,師承同一法源;除了要珍惜法親緣深,更要傳延法髓,成長慧命,故說「法髓相傳長慧命」;見及自己的付出,令他人慧命成長,亦感同身受而生歡喜,故要常懷感恩心,即「如同身受感恩心」。
人人皆有無私大愛,能對受苦難者付出關愛,不畏路遙辛勞去投入、膚慰,卻往往忽略身旁同師同道同志願,力行行菩薩道的法親,上人殷切期盼加強人人彼此感恩:「慈濟人的感恩文化是要付出同時感恩,何況對於一起出力的菩薩們,能不感恩嗎?」
「既然愛師父,就不要讓師父操心、擔心。在全球六十億人口中,慈濟人只有幾百萬而已,大家難能同入慈濟法門,故應善加珍惜並精進。」上人言,內心實在不捨弟子們因故停滯不前,可知一失人身,萬劫難再!
在佛經故事中,佛陀曾以一線蛛絲,欲救拔地獄眾生,倘若人人皆循而小心翼翼往上爬,則大家都能得救,但故事中人卻因私心妄念將其他人踢離,絲線旋即斷裂,所有人又再度墮入地獄。上人引此喻警惕大家,應把握此道路循行前進,莫讓師父擔心,思及世間苦難者眾,若是救一個,掉一個,實在是很辛苦啊!2004夏P.723.
至於人際之間相互「感恩、尊重、愛」,亦是學佛正信的表現。上人強調,其對每一個人都心生「感恩」,如今對人出口即說感恩,這感恩二字已比口頭禪更口頭禪了,意即很自然地便會對人道感恩,感恩人人成就美好的慈濟道場;至於「尊重」,與人工作時要尊重他人,但並非是「不敢做事的尊重」,而是要有「勇於任事的擔待」,臨事要努力認真,與人則要善為溝通;再說「愛」,彼此要相互疼惜與保護,若真正愛師父、真正要做慈濟,就要疼師父所疼的人,愛師父所愛的人。
「希望大家要有正知正見,要好好體會師父疼惜你們的心,要了解為人師者的苦心用意,莫使我心痛於大家將人事複雜化,對於真理又分辨不出真假啊!」
14.團體中要怎麼做才有力量?
「要互愛、和氣,才有力量!」團體之中,難免尚有好於聽聞流言蜚語、東家長西家短之習氣未除者,上人分析,「門內對錯可說」,若有人道論是非,上上智慧的人,會相信傳言非事實,將之止息而不放在心上;中等智慧的人,會主動問清說明,此事亦隨之湮滅;而下智之,聽到有說自己如何即信以為真,與另一方水火不容。
上人正顏指出,下智者接受傳言,將事情愈描愈黑,不只阻礙人與人的良善互動,更會損及團體形象;若慈濟團體形象受損,亦就是傷害到師父。故要切記「門內對錯可說,門外是非莫傳」,才能真正展現慈濟宗門之美。2004夏P.724.
15.牢記四法四門要義.....
上人期待大家充分理解、牢記四法四門要義,四無量心的精神皆融入在四法四門之中;對己要求誠正信實,對外行事要慈悲喜捨。
「慈心圓融,自然就大慈無悔;走進慈濟門,永遠不後悔。悲心同根,所以大悲無怨;同在地球上的苦難眾生皆與我們同根所生,當付出時遭遇困難,或不被感恩,亦無怨尤。喜心淨化,即能大喜無憂;菩薩如農夫,凡夫心就是菩薩的福田,用歡喜心來淨化人人的心,就可以永遠歡喜,沒有憂愁。捨心永恆,就是大捨無求;能夠對人人起大愛無私之心,捨去一分鐘前的煩惱,永恆的歡喜就能存留內心。」
身為佛教徒,應當理解佛陀的教導,守持佛教徒的規則,以身體力行發揚教義。上人為師兄姊皈依時,提醒大家從此行走於光明的道路,要以佛心為己心,投入人群,深入了解一部部人生大經藏,啟發智慧力行付出。而人人心中本具自性三寶,只要護守己心,自愛自持,就是最好的修行。
「我們既有俱全的自性三寶,自度之外,也要能度人。人人都可以做一位人間菩薩的帶動者,希望大家以身作則來帶動社區鄰里,讓人人看到你,就起歡喜心而被影響,如此自然能淨化人心,促進鄰里互愛。但願大家要發恆常心,把握當下,恆持剎那,祝大家福慧雙修。」2004冬P.308~P.309.
16.舉行讀書會,結合事項與理相。
「志工們來到醫院,要使他們以醫院為道場,透過探討苦集滅道的生命真諦,而體會心靈風光。」上人指示,志工們白天在醫院服務,晚上則可舉行讀書會分享見聞。亦即白天所見是人相、事相,晚上透過法的研讀,就可結合理相,學習人圓、事圓、理圓之道,則醫院就能成為志工們深入人生真理實相的修行道場。
志工們因參加讀書會而使心靈受到洗滌,並帶回滿滿的收穫。上人進一步強調:「讀書會是充實『舊法新知』的方式,有些人不知慈濟人的過去,有些人則只固守在醫院,只知道醫療志業,對其他三大志業並不熟悉,如此對於凝聚精神尚屬不足。」
「《慈濟》月刊、《證嚴上人衲履足跡》以及《志工筆記》,都是最根本必讀的重要書籍。讀月刊,可知上個月四大志業近況;《志工筆記》,是志工們看來會更感親切之書,從中可見到自己或別人的心得;至於《衲履足跡》,則能掌握慈濟精神,能學習師父每一天如何待人處世。」
上人期待,自己用心將事情做得好,這只是盡力而已;能夠挖掘人才、訓練人才,這才是做到盡心;所以希望能「盡心盡力」,在盡力任事以外,也要盡心去培養人才。
17.資深者卸下職務,更應【提起】而非【放下】。2004 冬 P.389.
上人表示,早期作慈濟時,因為人少、事不多,故而並沒有制下嚴謹的法令規章,昔時可說是「無法」,但「無法即妙法」,亦推動得很順暢;現在因為人事龐雜就必須「有法」,做事就要有程序,執掌亦須定名。然則,雖有定名,有了種種「名詞」如「組長」等等之後,若舊任組長換下,新任組長取而代之,「是組長,非組長」,因為執著「名相」之變異,舊任組長遂就從此「不見了」。
上人感慨之餘,強調從「長」退下後,應有的心態是「提起」,不是「放下」。「都沒有要任何人『放下』,希望是能『提起』。要多提拔人才,以『垂視』-垂眼視眾生的心態,予以陪伴、輔導;若其有所停滯,就勉勵他要精進不退。故說,若能用心盡力提拔人才,自己的道業絕不會往下沉,反而還會更上一層樓。」
18.【四法四門】的意義及【四合一】架構的最重要功能。
合心播種,和氣耕耘,互愛共享,協力豐收
慈小二年級小朋友表演「拔蘿蔔」的英語音樂話劇,故事淺白易懂,然寓意深遠。「合心播植種子,許多人以和氣來耕耘照顧,而採收時則要互愛,才有足夠的力量將蘿蔔從地拔起,劇中有靜思語,也有慈濟人文精神。孩子們全場皆以英語演出,我聽不懂,詢問美國慈濟人,她們所說標準嗎?
慈濟人回答,孩子說得比她們更流利、標準呢!」上人欣言,孩子有很強的學習能力,而基礎要打得穩,則 須 老師的用心教育,幼苗方能成長茁壯。除了慈小的英語話劇,尚有幼稚園演出環保小尖兵,而這次擔綱英語主持的慈大學生,備受稱讚,不只有才華,難得的是有慈濟精神。2004冬P.291.
回歸原始精神,四合一滲透貫通
上人開示期勉諸位要以「感恩心」互動,而「精神貫通」比「功能發揮」重要,也需深信「因緣果報」,懂得「藉事練心」,調好自心,則一切無事。
上人表示,過往,有些人或許有錯誤的認知,以為組長發號施令後,組員才能做。而今,慈濟應該「回歸原始」。所謂回歸原始,是師父剛帶大家做慈濟時,合幾位委員為一組,「組長兼組員」,大家有事都共同投入去做。
慈濟隨日漸次發展之後,因為組的人數愈多、規模愈大,組長無法面面俱到、樣樣皆知,所以就重新分組達小組關懷的功能。現在四合一的架構中,協力就是負擔「小組關懷」的責任,要走入社區去接引鄰里民眾,如此的關懷才能更滲透人心。上人強調,在關懷中也要投入,如和氣組林阿純施姊方才分享,她會去跟協力提醒:「最近怎麼都沒有標工作,這樣我們就沒事情可以做。」這是又愛又關懷又推動的方式。
「若協力比較軟弱,認為『沒人叫我做,我就不用做』,如此損失的就是所屬的社區了。有菩提種子等著我們去灑水,若沒有去灑水、培養,那些種子就會枯死,芽就長不出來,就算長出來,也會乾枯掉,所以協力若已經播種,仍需要互愛不斷地去關懷。」
「其實協力很重要,因為合心要貫徹到協力,若中間的和氣、互愛將它阻擋,合心無法下、協力無法上,合心和協力也就斷層而無法互通。所以,精神的傳承、貫通很重要,精神貫通之後,就整體合心了,合心也就能貫通到協力。」
上人並言,不論合心還是和氣、互愛,這些組長本身就是協力,此名之為「滲透」,表示人人平等。「佛陀的教育就是平等,師父也是希望跟大家平等,所以我現在常常跟大家說感恩。就如台中這次主負責這次的教育年會,因為我無法每一件事情都自己做,幸好有你們的承擔,所以我感恩大家。」
因為感到「來不及」,上人坦言現在都是很直接地跟大家說話,有什麼優點,大家互相觀摩;有什麼缺點,就趕快糾正。「人生很有限,生命很無常,要相信因緣果報、六道輪迴,『今生不向此身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』,難得我們來到慈濟,大家共同做佛法中人圓、事圓、理圓的互動,若還不知好好藉事練心,實在是太可惜了。師父已經努力四十年,在座者許多也快跟著我一、二十年,千萬不要前功盡棄,要照顧好自己的道心,也要成就別人的道業,唯有自己的心調好,則事必成就。」
感極人生無常之嘆,上人哽咽談到:「做人父母者,最是傷心孩子們不和;將我的心比喻為父母心,你們就應能體會我的心情。當今社會淨化人心的工作刻不容緩,所以,大家的精神必定要凝聚,如此做起事來才會有著力點。向來,對於任何人,我總難以出口說重話,因為我要做到『普天三無』,所以對大家都是說感恩。」
「但是,若是過錯一犯再犯,莫以為我唸唸就過去了;事實上,我是自己放在心裡難過啊!偏偏又不忍心說重話啊!就深怕我說了重話,會傷到大家的和氣,所以只能說『重新再來』吧!這句『重新再來』也算是很重的話了!」
潘姓兄妹的母親勸慰女兒的話,給予我的警惕很大!的確,想想有多少時間、又有多少機會,可以讓我們重新再來呢?所以,若見大家習氣不改或再三重蹈覆轍,我的心實在很著急!」讓上人掛心難過,羅師兄泛著淚光合十長跪,禮敬表示中區慈濟人必然會很用心,請上人無須操心。
勉眾皆是生長在天蓋地載的地球之上,應彼此疼惜,以無私大愛相待。台灣如何能平安?就是人人有大愛,才能感到居處平安。人與人之間應相互寬心與感恩,若大家的心門狹窄,就會衍生私愛的衝突。「就如地震即是因地球板塊相互推擠所致,所以才說要放寬心。相互讓出個寬度,則人心和、天氣順,自然就國泰民安。」
「四合一」架構的最重要功能,就是要回歸社區;委員的本分是走入社區與會眾接觸,才能真正關懷會員,也才能淨化人心;欲淨化人心,就要人間菩薩招生,才能落實社區志工,普遍在鄰里之中去愛灑人間。2004冬P.383.
合心兼協力,發揮和氣、互愛功能
「在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四大志業中,鋪設八大腳印,等於八正道,步步踏實;現在運用的方法是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。」
四合一組隊,人人皆應具備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的精神,而非身為合心組隊即自認資深,凡事皆希望首先被告知,只指使他人做事,這是錯誤的;資深者反而更要縮小自己,隨時補位,才能深得人心,真正發揮「傳承」的良能帶動大家。
人人淨化,以清淨心會合
上人說明,一向要求慈濟人「內修外行」,一次次用不同的名稱宣導同樣的法,如以前的「四神湯」,再有「四物湯」,現在發展「四合一」,其實萬法同源,就是「誠正信實」、「慈悲喜捨」,只是如今再加強、再包裝加味,讓大家的慧命能沾到法味,發揮良能。
相對於海外慈濟人,臺灣慈濟人靠近法髓泉源,理念、方向一定要很正確,俾能做正確無誤的傳達。「慈濟系統在臺灣,要守好自己的方向,才不會被人擾亂;最重要的,團體中要和氣、互愛。若都能慈悲對待無關係的人,偏偏對自己的法親很計較,傷了和氣,如此團體就不美了。我們要將對待苦難人的心態,回向給四周的人,同樣能做到寬一寸、退一步、不計較,還要『感恩、尊重、愛』。」
「感恩、尊重、愛」是上人近來希望在志業體能推動落實的精神。「要將這三項在彼此之間發揮,才能真正讓人感受到團體的和氣。」上人指出,四合一的推動目標,是要使團體達到「立體琉璃同心圓」,如今四大志業規模已完備,目前用心推動「人人淨化」。
這『人人淨化』,與四十年前創立慈濟功德會,以佛教精神走入人間,希望藉著慈善工作『淨化人心』不同,師父是希望人人要能淨如琉璃。上人表示,一顆琉璃珠中,只要有一點點瑕疵,就會被發現;慈濟團體要達到的境地,就是純淨無瑕的立體琉璃同心圓。
「人與人之間,以清淨的心會合在一起,就是一顆淨琉璃。這是我一生的希望,師父只願人人點滴清淨的心會合在一起,成就立體琉璃同心圓。清淨,就是心無煩惱、心無雜念,有純真的愛,才真正能稱得上是人間菩薩。」
師父不忍心大家走進這個道場繞一圏,卻没有得到一點道糧,没有得到一點法髓,我會很不捨。所以請大家在引導別人的同時,要先加強自己,身體、心理、身形、威儀都要照顧好,要表達和氣與愛,相互關懷。
「要記得,合心就是協力,形象表現出來的就是和氣、互愛。我們要身體力行,用心布施,心無畏懼,凡事總要心自在,這就是我們的法門。大家過去跟師父結緣,現在跟師父一起寫劇本,劇本寫下、未來篤定了就無驚惶,這就是修行!」2005 夏
19.事在人為‧只要【人】簡單【事】就單純。
若人人皆秉持簡單、不複雜的心念,發心如初,没有辦不到的事。上人表示自己十分自愛並珍惜這分初發心,四十多年如一日,故亦以此要求弟子,當自我珍惜單純之初發心,莫對他人心存懷疑而語出刻薄,則彼此間就不會分派別或相互孤立。上人說,佛教有「獨頭意識」一詞,這種念頭是不配合清淨自性而獨出的意識。
大至國與國家的問題,小到人事,微至心靈,當一念純真的念頭、本性脫軌時,獨頭意識強要冒出,就會亂了人與事。2005 春 P.644.
修行改變習氣,如同改造基因
上人再引自身經歷為例,年少時曾夢到在普明寺為生病的母親煎藥。以時間推測,當時普明寺亦未興建,而自己身在豐原,不可能見過普明寺。
「日據時代,不同種族之間的紛爭不斷,日本人遂於今之普明寺址設奉一尊地藏王菩薩。後來包括許聰敏老居士在內,有許多當地士紳皆夢到某地有這樣一尊地藏王菩薩,感於讓地藏王菩薩受日曬雨淋實為不敬,遂決意建寺奉祀。」「這些夢境要如何分析生成之因呢?應該也是潛意識中的『獨頭意識』,受因緣牽引,將過去生中的習性、業力延續到今世而成。」
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,凡夫無法覺察此理,累世因循惡習造業,輪迴不息,無解脫時。上人表示,修行就是要改變習氣,如同現代生化科技的基因改造。「慈濟是佛教團體,所做的是人間事,做事的地點就是道場,做事的過程就是在修行,期待人人將待人接物視為功課,循序漸進歷練修業。」2005 春 P.646.
20.要使道場清淨有道氣,人人首要棄捨我執我見。
同心圓融,展現琉璃淨無瑕穢的精華
上人勉眾,不但要做到大慈無悔、大悲無怨、大喜無憂、大捨無求,更要無執著。「修行人應提高警覺,莫執著才能清淨,否則就會叢生無明,故當開闊心胸,才能付出大愛。」
上人更以「君子不黨」開示大眾,人與人之間要圓融處事,人圓、事圓、理就圓。若遇及紛爭,應以智慧化解煩惱,莫要有所偏袒。
「用感恩心去輔導、去愛,可以圓滿別人,也可以成長自己,不要偏黨生是非。要記得,人人都是凡夫,人人都有讓人看不順眼的缺點,若因為別人的形象讓我們看不順眼,就批評他,這是我們的『心象』不好,是自己的心眼有毛病啊!」 上人深許人人互愛、和氣,當知一念無明起時,就會烏煙障氣,豈能讓自己清淨如琉璃?
21.人人四合一,處處有功能
思賢師兄並向上人確認四合一架構以二十個人左右為一小組的概念,上人表示,若是區域範圍大,人力少會做得很辛苦,還是以一個組隊不超過二十五人左右為原則。
慈濟大團體以四合一組織架構為圭臬,確切落實後,即能讓晶瑩透徹的琉璃同心圓運轉無礙。談及四合一架構,上人表示,如能了解、貫徹四合一精神,則合心就是協力,讓資深者陪伴新發意菩薩,前者不會感到自己年長而無事可做,並可藉此提攜後進,使人才輩出。
如此次行腳至臺北新店慈院時,身為合心隊組成員的黎逢時師兄在召集師兄姊行勸務前,必先評估工作的安全性,若需抬舉重物,會衡量是否為大家能力所及,經評估後再帶人來做,並會從旁提醒大家注意姿勢,不要做超過多久時間等等,確實展現合心角色的關懷與設想周到,是讓人欽慕學習的對象。
「合心要傳承,但真正執行的功能在協力。合心隊組員要能與人協力,也要和氣、互愛,如同 黎 居士在每天做事之前,都有愛的叮嚀,而互愛就是進行工作的期間人人聲色柔和,相互微笑,彼此之間和和氣氣,則在工作的形象中就有四合一的展現。四合一架構將傳承、布達、規畫、執行做分工,但只要是慈濟人,人人都是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組隊的一員。」
上人以「十」字說明,往上是合心,往下是協力,向左是和氣,向右是互愛,四合一架構其實就如經與緯,有横有直,只要願意去做,無論是往上、往下、向左、向右,永遠都有功能!
貫徹慈濟精神
緣於菲律賓分會將推展四合一架構,上人遂詳述此架構之精神基軸。「合心要從師父處傳承慈濟精神,如同一棵樹的樹根,樹根如果没有深入土壤,樹體不會穩固;根最接近大地、養分,最能吸收水分,因此合心要能傳承師父無私、坦蕩蕩的精神心念,就能將師父的愛廣為傳達。」「和氣就像樹幹,因為養分與水分須透過樹幹才能上傳到樹椏,樹椏就是互愛,承載著小枝而後展葉,小枝與葉就是協力。
「一棵樹不只是靠吸收土地的水分養分存活,還需要樹葉吸收氣體、運用光線,將之灌入樹椏,走入樹幹,才能到樹根,因此協力很重要,是進入慈濟的第一道門。」
上人指示,資深者要兼任協力組的組長或幹部,因為新進者要培訓、見習,須先進入協力組,資深慈濟人要教導他們,從端碗持筷、梳頭穿衣、走路摺被等等從頭教起,乃至於與人如何接觸、說話才會圓融,也要予以指導,如此精神才能貫徹,力量才會大,所以莫輕視協力。2005 春P.779.~ P.780.
上人指出,合心傳承、和氣布達、互愛規畫、協力執行,實為四個步驟而非四個層次。「傳承、布達、規畫、執行是要大家一起做的,希望能真正徹底做到。現在這一帖『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』稱為四物湯,原本的『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』是四神湯。四神湯開脾,能讓人歡喜;四物湯是補氣,使大家有力量,希望大家能真正了解。」
「合心是總持門—總一切法,持一切善。」上人說明,聽到善法很歡喜,要能把握當下、恆持剎那,發心立願永久做下去,並非今天歡喜就做,明天不歡喜就放掉,如此於己毫無助益。
「和氣則是和合門—和聖賢心,合菩薩道。」難得同行菩薩道,應該用感恩心彼此勉勵能夠會合佛菩薩的心。佛陀為天下眾生來人間,菩薩也是緣苦眾生現人間,上人言,慈濟人亦以無私之心,用開闊的愛投入,所以若人人能和氣才能度人。
「互愛是觀懷門—內觀自在心、懷抱眾生苦。」內觀是要看自己,而非看別人。看別人臉色不好,聽別人說的話不合我意,就會起分別心、煩惱心,挑別人錯誤不是功夫,真正的功夫是往內觀照自己的心是否自在?
真正要修行就要修到心自在。
「協力是力行門—力持諸善法、行遍人間道。」既然發心發願,一定要起而行動,提出力量愛灑人間,讓佛法、愛心、善念能普遍全球。2005 春P.784.~ P.786.
「在臺灣,協力組隊以二十為限,十八至二十人為一個小組,資深者會像媽媽帶孩子一樣,能夠充分關懷,若是人數太多,壓力會很大,要營造出家庭的溫馨感覺。」
上人又強調合心必須回歸協力:「樹葉接收雨水後,仍然要貫徹到大地之中,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這也是給予合心許多機會修行,才能多有收穫,而且我們要用佛法來觀世間法,眾生平等,修行不能膨脹自己。」
「切莫自大,有我相就是自我障礙,師父希望每位弟子都如微塵,雖然微小卻無處不在,無所障礙,真正深入佛法行菩薩道。」 2005 春P.788.
22.帶人一起做,不只是要求別人。
上人曾說:「雖是主管,但不要有『我是帶你們的人,你們怎麼可以不聽我的話?』的想法,要知:『麻糬不軟就不擣騷』(擣騷,閩南語:很Q、很好吃),麻糬是粒米經過無數次捶打,才成一團軟軟QQ好吃的麻糬;不經人事的磨練,練不出柔軟心,沒有柔軟心,一味地以強勢姿態來對人,這樣根本就帶不動人。」上人以身示教,人情世故無不細膩周到,行事但求溫柔敦厚,以是能服人心。2005 夏
「四法四門中,合心就是協力,師父說的四合一是要回歸原點。」
上人說,合心因為跟師父較久,有所感受,也能深入了解師父的想法,所以要將從前跟隨師父做事的方法、態度傳承給其他人;和氣要布達時,合心要在旁陪伴、做見證;互愛規畫,合心與和氣也要陪伴著一起規畫。
「如此,這個團隊在大家的陪伴關懷下愈傳愈多人。規畫以後,就要開始執行,執行需要大家一起來,某一里的協力組長開始要執行時,合心雖然將師父的話傳下去了,因為住在這個協力的社區,就要回歸協力組,聽從協力組長分派執行的工作。資深的委員,要得到別人的尊重,就要去投入;會帶人的人,是帶人一起做,不是只要求別人做。」
上人說,資深者不可有「大老」心態,須陪伴後進一同投入,何況若沒有身體力行慈濟事,會對慈濟事愈來愈疏遠。「就像以前師父親自帶人去做訪視,案主的名字、家庭成員、接受幫助的原因,我都可以倒背如流。但是現在如果問我總共有多少個照顧戶?哪一戶的狀況如何?我都不知道,因為我沒有投入。」夏 P.318.
投入團體運作之中,才能真正清楚本末環節,然而並非要與人計較,大家都是平等的,一定要相互尊重,在人與人之間報以感恩心對待,以鼓勵的態度感恩其他成員認真做事,若有不盡完善之處,則以愛關懷,一起討論改善的方法。
「心胸要寬大,感恩他人付出,尊重人人都有職權,抱持無私的愛,自然就會產生感恩心;有感恩心,自然就會產生尊重心。所以,感恩、尊重與愛是善的循環,這也就是立體琉璃同心圓。」上人強調,對人要懂得感恩,做事情要懂得尊重互愛,如此才能人圓,事圓,理圓。
圓融通透的慈濟人文,是落實在人人身上,不止表現在大愛台、《經典》雜誌或《慈濟》月刊等媒體上,真正的人文,是人人所表達出可圈可點的人生經典、大藏經。上人敦勉,「慈濟宗門一家人,法髓相傳長慧命」,希望大家能體會師父所說,常問己心是否做到?使一念晶瑩之心回歸。「要有『現在不做就沒有機會做了』的心態,爭取時間,從一而二、而三、而四,一路陪伴結好緣。」2005 夏 P.319.
四法四門的立體琉璃同心圓需要匯集無數人清淨的一念愛,方能順利轉動,向外推廣。「就如地球運轉,有自轉,也有公轉;所有的星球在宇宙之間,各就各位,各有自轉與公轉的良能。如果不轉,只是定位一方,那就推不動了,希望大家了解四法四門的琉璃同心圓運轉的觀念。」
上人闡釋,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,不論於行政或是精神層面,永遠都是一體的,但彼此之間可平行運作。「要會活用這個架構,不是要將人員分散開來,讓各組隊受局限、固步自封;其實是要大家主動去關心,不是坐著等待訊息的布達或分派工作。」
23.要走入人心,會受到阻礙是什麼原因?
「合心,就是彼此之間要合佛陀的心,合聖人之道。如果覺得自己資深,就倚老賣老不做事,會失去良能。」
「我的宗教觀就是人生的宗旨、生活的教育,學無止境,學與教是不斷循環的,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,所以每一天都要縮小自己,才能再學習,學到多少,就能付出多少,這就是功能。」上人道,若只有學習而沒有付出,是只有上求,沒有下化,或是只說不做,真正愛人的良能,就會很快的消失,要親自與人互動,才能結繫眾生緣。」「要把握結好緣的機會,在慈濟,就是要結苦眾生,有許多苦難眾生等待我們的愛。」
上人言,與眾生結緣,來生來世,就能有一呼百諾的好緣相成就。期盼人人能照顧好自己的心地,以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,不計較而無所求地以慈悲喜捨之心付出,並用誠正信實相待,由台灣扎實地推動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,遍及全世界,落實四大志業、八大腳印,層層的法將全球的清淨無私之心相結合,就是晶瑩透徹的琉璃圓。
「這是空前的法理,我們現在將之創立,希望能流傳後世並且全球普遍。所以,在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,真的要好好培養優良的習慣、修正習氣,從看得到、聽得到的形象與聲色開始做起,請多用心!」2005夏P.86.
要有愛的威力,不是權的威力,用愛展現『溫而厲,威而不猛』,自然會讓人尊重。威猛並非慈濟人文,慈濟人很溫和,但是也不使人僭越,這才是真功夫。」上人表示,縮小自己的奈米良能是一種修養,縮小到人人的心目中,他人自然會因為心中有「我」,就事事告知、事事尊重「我」;若是「我」過於威猛,讓別人關起心門,想要走入人心,就會受阻礙。
「無論是總會對分支會,或是分支會對總會,除了尊重以外亦要感恩,因為人人都是慈濟人,人人都是以愛無私奉獻,所以,對於每一位,我們都要用愛、尊重、感恩在行政體系間彼此循環互動。能夠如此,運作起來就能很順暢,真正是愛與善的循環,也就是立體琉璃同心圓。」2005夏P.356.
上人指出,在與地方政府、區與區之間溝通,以及活動的規範等各種行政宗旨不離「立體琉璃同心圓」;大家都是師父的弟子,所以是「菩提林立同根生」,一定要相輔相成,用愛的精神相互尊重。「還要『隊組合心耕福田』,慈誠委員一定要合心,同來做人間的農夫,耕耘這一塊人間福田。以誠、正、信、實彼此對待,才能發揮慈、悲、喜、捨在人間,『慧根深植菩薩道』。」
身處大團體中,要培養以智慧聽聲音的判斷力,上人教示,人多口雜,一件事經過轉述就會失真,寧可當面溝通,關起門來與自己人論對錯,對事不對人;講清說明之後,於門外莫傳是非,要把是非當教育,了解他人的缺失,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,而不是被是非的話語牽著鼻子走。
「遇事講清說明,自然是非不生,才真正地合心做事;大家的心相互契合,這才是慈濟人的團隊精神。」2005夏P.357.
要將會所當成大家的家,希望大家要不惜手腳,同心照料護持。「最重要的是心要和,和氣在心莫發脾氣;脾氣一起,八萬障門開,起煩惱發脾氣,就障礙了我們的善門。要記得和氣萬事興,大家合心、和氣、互愛,力量才能發揮。」2005夏P.711.
立「志」而無須用「氣」
「要懂得裝扮打理自己的形貌,但不是在穿著中作怪,讓人看到、接觸到,感受到你們的端莊、整潔,這就是最美的!」形於外的形貌與動作,就能顯示一個人的內在涵養。上人提及早年時,曾聞一位師父言,可從書寫的字跡是否端整而看出一個人的品性,若是寫得端正分明,就表示其內心嚴謹,毫不含糊。這段話讓其心生警惕,所以最初追隨出家的幾位,就在寫字功課上受到嚴格的要求,一筆一豎皆不敢大意。
「行儀、性格都是可以訓練培養的,要下功夫,內外平行。各位現在肩負重任,大家在外的一舉一動,不但代表台灣的教育,也是代表慈濟的人文。」
「我們要有志氣,但要立『志』而不要用『氣』。」上人表示,優良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創造,要立志表現台灣的美善,讓人由衷讚賞與尊重。2005夏P.779.
24.【立體琉璃同心圓】以什麼為主軸及重點?
以淨化人人內心為主軸重點
上人說,過去所推動的「四神湯」是提升個人修養,外行於待人接物的態度,現階段則要著重於凝聚力量。「不論是各個家庭的成員,乃至對於慈濟大家庭的同志同修者,希望人人皆如琉璃般清靜,彼此間莫有隔閡,以凝聚這鼓向外推動的力量。」
上人指出,「四法四門」架構要落實於人人的日常生活中,令人與人之間能圓融,不止身行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伸手相援苦難人,同時要做到「大喜大捨」,要使被救與救人的人都能歡喜,亦令家人也得到歡喜,人人皆獲法喜而致圓滿。
「內方、外圓要平行並進。」上人告訴同仁們,今年要著力於「立體琉璃同心圓」的推動,以淨化人人內心為主軸重點。
「有的家庭,夫妻、子女間無法融洽地共同生活,就是因為不惜緣,所以我們應該要讓人人了解『緣』、知道惜緣,進入慈濟受教,要回歸家庭,以身作則來教育家庭的其他成員,此亦為『境教』。」
上人說,在做志業時,身處慈濟大家庭,人與人之間要和樂相處,仍須由自身做起,莫一味向外要求別人,應懷知足之心對待同道同師者。「人人都是抱著愛心而來,與許多愛心人共事,我們應當知足,莫彼此生嫌隙,相互埋怨。知緣、惜緣,才能進而感恩、善解、包容。」
「在慈濟團體中,大家付出無所求,即使再辛苦,也能做得很歡喜;若在共同做某一件事時和樂融融,結下好緣,卻在另一件事項上起了摩擦,將這份緣破壞了,就無法成事。」
上人強調,要以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將內心再建設,復落實「四法四門」的推動方法,進一步使四合一架構從合心貫徹到協力,「上、下、左、右」四方能貫通,繼而運轉無礙,方能謂之「圓」,達致「立體琉璃同心圓」之境地。
「慈濟是一個修行道場,於道場中修行,要有清淨無染的心。在辛苦付出的當下,也要磨練一念心,以達致人圓、事圓、理圓的『三圓』境地。」2005 夏 P.2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