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

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,不做無謂的回憶與計較,那是「無悔」;對未來還未發生的事情,不做無謂的想像與擔心,那是「無憂」。我們唯有把握現在,務實與即時地盡情揮灑,才是真正地活在當下,也是最美的心地功夫。

 

曾經有人請示證嚴上人:「上人!您每天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人,也要為人們處理許多疑難雜症,請問您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?」上人回道:「當人與事在我面前出現時,我就像一面鏡子,完全反映出來;當人與事離開時,這面鏡子又回復原來,一片淨空。」這是覺者活在當下的心境寫照,也是「前腳走,後腳放」的生活哲理。

 

想過去是雜念,想未來是妄想,

活在過去或未來,都是不切實際的虛幻人生;

這會深深否定了自我的存在,

也會如浮萍一般,漂浮不定,漫無目標。

 

人生只能記憶,不能回憶。過去的陳年往事無論是痛苦或甜蜜,只要去回憶都不是很有意義。有一次我回台灣,與一位久未謀面的老朋友敘舊。這位朋友十多年前曾經遭受她一位摯友的誤解而彼此心生嫌隙,她因此而心靈受到創傷。幾年前我們曾經見面,也耐心傾聽她的牢騷與怨懟。

 

此次碰面,她又與我談起一件人事上的挫折,我耐心聆聽她的傾訴,本來心中想著要如何開解她,並與她分享應對之道。但是,聽完之後才發覺,原來還是十年前的同一件事。我頓時甚覺訝異,如此不如意之陳年往事,放在內心深處十多年而永難忘懷,還隨時拿起來加深記憶。如此紛亂的心田,很難開出智慧的花朵,想要擺脫煩惱的糾纏,談何容易?

 

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,不做無謂的回憶與計較,那是無悔;對未來還未發生的事情,不做無謂的想像與擔心,那是無憂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,未來的我們還在規劃,唯有把握現在,務實與即時地發揮功能與良能,如此活在無悔與無憂的實際生活中,才是真正地活在當下,生命才會有意義。

 

不斷地回憶過去或擔心未來,這樣就是與心靈不契合,心靈也就不會有喜悅。如何才是契合?就是將有益心靈的牢記心頭,將無益心靈的放諸水流。一個人如果一直在「回憶過去」、「懷念過去」或是「擔心未來」、「煩惱未來」的時候,基本上,這個人不能算是活著。因為我們正忙著回憶與擔心,那不是生命。

 

生命不是活在想像中或回憶中,而是必須實際體驗。也只有實際體驗,才能讓生命充滿意義,而實際體驗就發生在生命中的每一個當下。活在當下,就意味著掌握生命的全部。所以才會說:「連接每一個當下就是永恆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一旦碰到了大小事情,不要鑽牛角尖,

面對它、善解它,並用心對治它;

對治過後就要心存因緣觀將一切放下,

人生才會幸福、才會自在。

 

我們可以試試去體會,將我們從小至長大不同年齡階段的相片拿在手上對著鏡子照,如果這幾十張甚或幾百張的相片都是我的話,那是不是有幾十幾百個我?然而我應該是只有一個,而這一個我就是站在鏡子前面的自己,不是相片中的自己。這告訴我們一個事實:「當下的我才是真正的我。」

 

能活在當下的人,才有可能心上無痕及不置心中,這是最美的心地功夫。然而要凡事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,到最後放下它,若不從小處學習做起,談何容易?

我們常常在對境之際,不可避免或識時務地做到了面對它,也心甘情願地接受它,甚或盡心盡力地處理它,然而對於應對之後的結果,卻時時「遇緣生心」很計較地放在心上,揮之不去,造成痛苦的人生。所以靜思語才說:「幸福快樂不是擁有得多,而是計較得少。」

 

人生如要不斤斤計較,或不到處比較,就要凡事不要太認真。不要太認真不是不用心的意思,而是一旦碰到了大小事情,不要鑽牛角尖,面對它、善解它,並用心對治它,對治過後就要心存因緣觀將一切放下。放下包袱,人生才會幸福;放下布袋,人生才會自在。

 

「事來即應,應過即放」就是告訴我們:一邊把握當下,一邊看開放下;提放之間的分寸拿捏清清楚楚,當下與放下兩者運作如如自在,這樣我們才會是生活高手,也才是真有兩下子。

 

/ 劉濟雨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大海家族 的頭像
    大海家族

    大海家族

    大海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